佩雯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国姓窃明 > 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
    大明自天启、崇祯以来,虽然有过数十年的衰弱期,但不得不说,大明统治者的誓死不让,还是深入东亚各国人心的。

    崇祯虽然治国无能,刚愎自用,但他到死都没怂,说了不能妥协的事儿,那就绝对不能妥协,大不了有死而已。

    而如今都隆武十五年了,大明国势再次中兴至如日中天。当年形势那么危急时都不肯妥协,现在当然更是说到做到,放出去的话,绝不容妥协半步。

    谁敢反抗大明,落下确凿的罪名把柄,那大明说杀他全家就杀他全家,一定要讲信用。

    隆武十五年(1659)春,在年仅十八岁的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、德川家纲正式拒绝大明“废除扶桑虾夷大名统治、将征伐虾夷的权力交给大明”的要求后,

    大明北海水师提督张名振,就率领数百艘大型战舰,以及更多的军粮运输船,对虾夷岛实施了征讨。

    扶桑人不给,那就自己去取。

    这次行动,也算是对大明全面按照荷兰造船工艺、并且融合东方造船技术优点、中西合璧新建舰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。

    此前朱树人笼络杨森塔斯曼、笛卡尔等荷兰科学家为大明所用,最初是发生在1648年,所以光阴荏冉,如今距离首批荷兰科学家为大明效力,已经倏忽过去十二年了。

    当初被大明重用的初代科学家里,笛卡尔在去年已经老死了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毕竟人的年纪摆在那儿。要不是朱树人拉拢了他,让笛卡尔留在欧洲的话,被那些王室折腾,按笛卡尔原本历史上的寿命,他还得比如今再少活七八年呢。

    但他对大明的贡献,以及他作为“欧洲科学家慕名来大明效力”的初代代表人物的历史意义,肯定会被大明铭记。

    笛卡尔之后,这十几年里,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批欧洲的新萌发理工科人才被大明重金招募,起到搅混水促进技术交流的鲶鱼效应。

    所以笛卡尔死的时候,朱树人也是给他极尽哀荣,大操大办,找了一堆大儒给他抬棺,就像后世牛顿死的时候,英国人还让一堆公爵侯爵抬棺呢。

    这就是一种千金市骨,效法燕昭王筑黄金台优待郭隗的把戏罢了,说到底是为了显示朝廷对科学人才的重视。

    在这些中西合璧科学家的加持下,大明海军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,战船水准早已日新月异,远非当年可比了。

    只可惜五六年前满清最终覆灭时,满人根本没有能打的海军,所以大明的海军当时就是绝对虐菜碾压,一点成就感都没有,想遇到点像样的抵抗都找不到。

    现在总算轮到对付扶桑人了,扶桑还是比较重视战船建设的,毕竟是个群岛国家,早在安土桃山时代,扶桑人就造了铁甲船。

    (当时的铁甲船只有配火枪,但是没有大炮。扶桑人一直到德川和丰臣最终决战时,才开始使用类似红夷大炮的攻城重炮,德川家康轰击大坂城的“国崩”就是红夷大炮。此前几十年里虽然也有炮,但最大只有佛郎机级别,炮身自重不过几百斤)

    后来壬辰倭乱时跟朝鲜李舜臣打,被李舜臣装了大炮的龟船暴揍后,扶桑人也吸取了教训,回来后也开始造那种把红夷重炮挪上战船的尝试。

    只可惜历史上扶桑在德川家稳住了统治后,两百年里再无战事,所以这些扶桑战船也就没了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扶桑战争史上,只有那些搭载了类似佛郎机轻炮战船的交战史,从未见过搭载红夷大炮的重型战舰的实战纪录。大明这次来袭,也算是各取所需,大家正好都验证一下自己手底的真实实力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名振搭载水兵和陆战队的战船数量,大约在三百艘左右,剩下都是装军粮和物资的。

    每艘战船能额外搭载的陆战士兵人数,依船体大小,也就不过在五十人到一百多人——

    毕竟这是跨海作战,而且从大明刚刚建设的海参崴港到北海道,要航行超过一千五百里。张名振必须考虑航行期间的军粮和澹水问题,每艘船装的人数也就不能多。

    本来如果大明能再多种几年天,先控制枯叶岛,然后在枯叶岛建立后勤基地、囤积军粮,最终出击时选择从枯叶岛南下虾夷,那么倒是可以节约一大半航程。

    但大明考虑到经营枯叶岛都不知猴年马月了,而“虾夷人和当地藩镇曾经勾结满清违禁贸易”这个开战借口,却等不了那么多年,所以也就无所谓了,直接航海一千五百里来袭!

    说到底,张名振根本看不起虾夷岛上的扶桑防守力量,觉得带个万余人的陆战队,已经可以彻底揍趴当地藩镇和幕府的援军主力了。

    明军船队还是特地挑选农历二月底的时节启航,经过大约十日航行,暮春三月初可以登陆。

    这样航行期间刚好可以利用一下西伯利亚寒流西北风的末期,又避开了冬季寒潮大风最酷烈的时候。

    同时,太平洋上夏秋之交是会有好几个月台风季的,那也是必须避开的时段,否则就跟忽必烈一样遭遇“神风护国”了。

    大明现在的决策层,是充分掌握天文、地理、气象的,怎么可能跟几百年前愚昧的蒙古人那样踩坑。

    每一种有利的气候,大明都已经在决策阶段尽量利用了,每一种不利气候,也在开战前设计避开,可谓决胜于庙算。

    由于开战之前,大明是先礼后兵、提前进行过外交交涉的,所以攻击的突然性倒是不强。

    虾夷岛上的大名、松前藩第四代藩主松前氏广在明军来袭前,就已经组织了战船队在津轻半岛周边海域巡逻,出于对巡逻密度不足的担心,甚至还征用了一部分渔船,勒令渔民及时报信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德川幕府也提前警告本州东北地区的几家亲藩大名、实权大名,提前出兵戒备,一旦虾夷有事,就要声援松前藩,至少要防止战火烧到本州岛北端。

    所以仙台藩第三代藩主尹达纲宗、会津藩藩主保科正之、米泽藩主上杉纲胜等,也都集结了不少兵力戒备。

    玩过《信长野望》或者《太阁立志传》的都知道,尹达家在战国末期,就是扶桑的“东北王”,仙台城也是扶桑东北部重镇,后世鲁迅先生都在那儿读过书。

    而会津藩虽然实力上是后起之秀,但在忠于幕府方面却是急先锋,属于“哪怕穷但也舍得出力”那一类。

    谁让会津藩如今的藩主保科正之,论血缘还是当今幕府将军的亲叔叔呢,是二代将军时将他过继出去继承的会津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