佩雯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休掉王爷 > 第3章 (1)
    不管龙图璧是否怀疑她的谎言,苑芷幽自认算是逃过一劫。回到天星宫后,总算松了口气,她思忖着只要自己足不出户,那男人应该不会主动来找她的麻烦。
    没想到隔了几日,她却听到一则让她惴惴不安的消息——御史刘从被调往边关做钦差大臣,而保荐他的正是龙图璧。
    照理说朝廷要调谁做钦差巡视边关都不关她的事,但她疑惑的是,龙图璧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刘从?
    紧接着,还有关于龙图璧的消息传来,据说他依然镇日放浪形骸,整夜出入花街柳巷,甚至到了夜不归府的地步。
    回想起他那天在马车中对自己突如其来的挑逗,不论是动作还是言词,让自恃向来能把持得住心神,可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苑芷幽也不禁在心中暗暗骂了他几次。
    要风流以后随你风流!可是皇后刚刚去世,好歹也算是曾经疼过他的长辈,这个男人就这么猴急的寻花问柳吗?
    这一天,宫中忽然来了一个太监传旨——令天星官苑芷幽,即刻前往皇陵,为皇后祈祷守陵。
    苑芷幽接到这则旨意很是纳闷。照理说天星宫只负责看天象,看国家的天时、吉凶之兆,为皇族守陵的事情向来与他们无关啊。
    但是皇命是不容质疑和辩驳的,传旨的太监还笑咪咪地催促道:“苑姑娘,陛下说了,您不用准备任何东西,只要人去就行了,那边什么都为您备好。若有任何需要,也可叫人为您传话。”
    “陛下有没有说要我守陵几日?”苑芷幽问。
    “大约十天吧。”
    太监的笑容总让她觉得诡异,于是又问:“陛下为何叫我去守陵?”
    “这个……奴才不好乱说。”那太监不敢多嚼舌根,说完便从容地走了。
    苑芷幽虽不解,也只是简单收拾一下随身的衣物,带着迎梅,赶往皇陵。
    路上,她悄悄褪了那对金镯子,放进包袱中。
    迎梅不解地问:“小姐,这镯子不是皇后娘娘送您的吗?您为什么不戴了?”
    “在已故之人面前应该一身素服才庄重。更何况,皇陵之中都是尊贵之人,我戴着这对镯子在那里,倒像是笑话了。”她轻描淡写地回应了这个问题,但其实心中另有想法。
    她总觉得,这对镯子是个祸患,总有一天,她会像上次一样意外遇到龙图璧,届时她不希望这对镯子是害她匆忙避开,或者继续捏造谎话的原因之一。
    马车足足颠簸了有两个多时辰,才到达了城效的皇陵。
    守陵的兵卒验看了她的玉牌之后,立刻通关放行,并为她一直引路到皇陵东侧的一处行宫。这里原本是为皇族子嗣在皇陵守陵而建,苑芷幽这一次就被安排住在此处。
    才刚踏上台阶,她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大一样,在行宫周围已经有几十名护卫身配兵刃四下守卫。
    她好奇地问:“皇陵之中的守备一向这样森严吗?”
    值守的小兵笑道:“平日里是不会有这么多人的,这是因为玉王爷来了,除了他自己的护卫之外,还有陛下专调来保卫王爷安全的御前侍卫。”
    苑芷幽一惊,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“玉王爷?他、他也在这儿?”她忽然口吃了起来。
    “是啊。”小兵用力点头。“一个时辰前,王爷刚刚入住。对了,王爷说就请您住在西侧的偏殿,王爷住在东侧。”
    苑芷幽眼前一黑,恨不得就此昏厥过去。她现在才明白,那个传旨的太监为什么笑得那么古怪,也终于明白,为什么皇上要她来守陵,一切,都是因为——龙图璧也在这里。
    躲不开了,真的躲不开了。
    将自己紧紧关在屋内的苑芷幽知道这一次铁定是躲不过了,她将目光投在身边的迎梅身上,那明显在动歪脑筋的眼神让迎梅吓得连连摆手。
    “小姐,您不会想让我再当您的替身吧?”
    她长长叹气。“若真能那样,就好了。”她的确是动过这个念头,但是随即想到一路行来,多少人见过了她的真面目,总不能突然间“苑芷幽”变了张脸吧?
    最要命的是,如果龙图璧发现她就是苑芷幽,那之前对他胡说的那些谎言该怎样解释?
    晚饭时候,有太监过来敲门,按理说皇陵中是没有太监的,然而龙图璧的随从中不仅有护卫,还有太监宫女,显然这位王爷排气不小。
    “苑姑娘,王爷请您过去用饭。”
    苑芷幽干笑着摆手。“替我谢过你们王爷,我……只想在房中用膳即可。”
    太监倒也不坚持,径自回去禀报。
    又过了些时候,对面的东殿竟然传来丝竹管弦的声音,苑芷幽讶异地放下手中刚看了一半的《金刚经》,开门询问在门外值守的兵卒,“是玉王爷带来的人在奏乐吗?”
    兵卒恭敬的回答,“是。”
    她不禁愤怒。“皇陵乃是龙疆皇室先祖们安静休眠的地方,玉王爷怎么可以在这里秦些靡靡之音,毁坏此地清净之气?麻烦请转告王爷一声,一会儿我要为皇后诵经超度,请王爷禁声。”
    那兵卒点了点头,去了一会儿之后就回来了,还转告了龙图璧的话,却差点让苑芷幽气得昏倒——“我们王爷说,为皇后超度祈福的方法有多种,苑姑娘是诵经,王爷是奏乐,皇后生前最爱热闹,王爷是怕皇后现在冷清寂寞,才用了这个办法,苑姑娘请不要少见多怪。”